不同国家的数字货币税收政策差异很大。这其中涉及到各个国家的利益考量,也涉及到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它是一个充满动态变化且存在利益博弈的话题。
日本的数字货币GDP贡献期待
在日本,它对于数字货币有自己的考量。它想借助其他国家打击数字货币的态势,为自身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让数字货币为 GDP 做出贡献,预计今年能给日本贡献 0.3%的 GDP。日本如此看重数字货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体现出它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摸索。在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活力遭遇挑战的情形下,日本试图在新兴的数字货币领域找到一条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另外,日本在政策上通过吸引投资者等手段来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表明它对该领域的发展潜力较为看好。
有些国家会将严格的税收政策当作一种手段。美国宛如一面镜子,能反映出现代国家在数字货币税收方面的严厉态度。3 月 28 日,美国国税局在其官网发布了提醒纳税人申报虚拟货币交易收入的消息,这使得纳税人不得不对其加以重视。倘若不进行准确申报,纳税人就会面临刑事指控的风险。这并非美国在故意夸大其词,而是体现了它对数字货币交易进行管控的决心。在当下的全球金融体系中,美国试图借助严格的税收政策来稳定本国的金融市场,维持自身的金融竞争力以及在监管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韩国的新计划
韩国如今对数字货币的税收极为重视。今年 1 月 22 日,韩国政府作出规定,对于收入超过 200 亿韩元(约 1.2 亿元人民币)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需征收 22%的企业所得税以及 2.2%的本地所得税。在 G20 峰会后的财长会议上,韩国更是表示将要公布新的数字货币税收计划。这表明韩国在数字货币的税收政策方面仍在持续探索与调整。一方面,此前市场上出现了经营问题等混乱现象,韩国希望通过税收来加强管理;另一方面,面对国内民众在数字货币交易上的热情,也需要进行合理规范,既不能过度打击,也不能放任不管。
德国的理念
德国对待数字货币税收的态度较为特殊。若比特币充当支付方式,会被视作与法币类似的概念。此定位对其税收政策产生直接影响。在加密货币交易时,仅充当交易中介一方无需交税。德国在货币政策及金融创新方面一直较为积极且灵活。这种宽松的态度表明德国为新兴事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因为德国期望在数字货币这一新兴事物发展的前期获得一定的优势地位,倘若监管过严,可能会抑制创新。
泰国与保加利亚的政策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泰国和保加利亚都根据自身金融体系的现状和认知,作出了关于数字货币税收的判断。泰国可能是考虑到避免对原有经济秩序产生过度影响以及吸引更多交易人群。保加利亚更像是按照以往对待金融资产管理的思路来对待数字货币收入。
白俄罗斯与丹麦的宽松
白俄罗斯承诺,在未来的五年内,注册的加密货币公司即便在国外开展业务,也无需缴纳税款。这种较为宽松的政策,无疑对吸引加密货币相关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丹麦的态度更为直接,其官方网站已明确声明,数字货币无需纳税,这无疑是从税收层面为数字货币的发展点亮了绿灯。丹麦这样做,很可能与它追求“全球第一批无现金社会”的愿景直接相关,它希望通过这样的宽松环境,加快推动数字货币取代现金的步伐。
在中国,数字货币交易所已被关停。在整体不受高层欢迎的大环境下,对数字货币征税成为了伪命题。然而从法理角度来看,原本是有征税要求的,只是个人所得税法较为简陋,没有将这方面进行细化。这也体现出我国对待数字货币交易目前持整体管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