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改编电影成趋势
以前,把歌曲改编成电影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比如《同桌的你》和《栀子花开》等作品,将歌曲变为青春爱情电影,深受观众喜爱。《同桌的你》利用高晓松歌曲中的怀旧情绪,成功转战大银幕。制片人表示,电影是流行音乐的放大器,像这样具有明确主题的歌曲,非常适合改编。
优质IP必备特质
并非每首歌曲都适宜改编成优质电影。卢庚戍导演指出,合适的IP需能触动观众的情感。比如《一生有你》,其爱情与校园元素完美结合,堪称理想的改编素材。相较之下,《你的背包》和《小情歌》仅凭名字,观众难以产生具体画面,不太适合拍成电影。编剧张轩洋也认为,歌曲本身很重要,有的歌曲并无太大价值,不适合作为改编对象。
个人品牌的作用
片方深知个人品牌的价值。何炅担任了《栀子花开》电影版的导演,这得益于他个人的影响力。观众对他较为熟悉且信任,这为电影吸引了相当的关注。个人品牌对音乐IP改编的电影有所助益,然而,电影本身的品质才是关键。
改编影片质量遭疑
音乐IP改编电影虽成潮流,其品质却常遭人诟病。何炅指出,歌曲知名度虽是优势,但将其改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却非易事。故事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想象,因此剧本至关重要。此类影片虽多玩花招,但故事内容单薄,往往难以令观众满意。
青春片热度消退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部电影票房未达预期,原因不只是歌曲IP改编和选角不当,更是因为整个青春题材的电影热度已大不如前。观众对青春爱情故事开始感到厌倦,单纯依靠歌曲情怀已无法吸引他们。电影不能总是沿袭老套路,必须要有新的创意。
改编需超越自我
将音乐改编成影片,犹如撰写指定主题的作文。影片中仅有氛围,却缺乏连贯的故事,往往导致影片变成MV的延长版。在歌曲品牌效应被消费完毕后,影片需寻求突破,传达歌曲的意境与情感,而非仅仅是歌词的延续。影片需讲述一个既特别又动人的故事,方能取得成功。
你认为音乐版权改编成电影,将来是否还能出现新的创新和突破?不妨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咱们来聊聊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