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的数字货币经历了三项重大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再仅仅是新奇的实验货币,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正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支付时代。
三大转变概述
2023年,对深圳来说,是数字人民币至关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里,数字货币不再是初次尝试,而是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手段。最初的新奇感逐渐转化为日常习惯。同时,支付方式也从传统向智能支付转变,这不仅提升了支付的便捷性,还增强了智能化程度。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领域也从单一产品扩展到整个产业链,推动了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据深圳人行工作人员透露,这些变化使得数字人民币在深圳的普及和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深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购物和用餐等,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与此同时,智能合约的加入使得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此外,各产业间的合作也在持续增强。
促消费活动成果
深圳各级政府部门和运营机构在过去一年里举办了多种活动,其中80场以数字人民币促进消费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活动有效促进了消费增长,在前11个月,深圳的月活跃数字钱包用户数接近了两百万。活动不仅让实体店生意兴隆,也让消费者受益良多。活动在商场、超市、餐馆等场所广泛进行,使得数字人民币在深圳市民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深圳商家众多,许多人反映,自从数字人民币助力促销以来,店里顾客增多,销售业绩也有所提高。他们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类似活动,以促进消费持续增加。
受理环境拓展
深圳人行着力提升公众支付便利,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今年六月份,携手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了推广计划,推广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该计划已在11个消费领域先行实施,有效解决了消费预付款项中的多个难题。同时,深圳人行与相关部门协作,举办了宣传活动,倡导数字人民币预付平台接入政府服务。
截至11月底,深圳已有857家商家加入了数字人民币的预存支付系统。在这些店铺消费,顾客能感受到更安心的购物体验。此举使得预存消费的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同时也很好地保障了消费者和商家双方的权益。
硬钱包创新举措
深圳的中国银行分行独立研发了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型硬钱包发放设备。此类设备已在罗湖区的多个服务点开始使用,共计17台。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迅速发放数字人民币的卡片式硬钱包。在特定活动期间,有超过2.5万名香港市民自发领取了粤港澳大湾区版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这些发放机运行稳定,极大地便利了跨境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
该方案依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独特功能,为政府和企业在发放消费券时提供了精确投放的途径。展望未来,这种做法在东南亚等地区有望进一步拓宽试点规模,推动跨境消费的增多。
跨境支付探索
财付通团队透露,在亚运会与大运会期间,外国游客在成都及浙江两地,可借助微信扫码支付功能,利用数字人民币APP进行消费。腾讯公司已与多国央行展开数字货币合作,积极研发跨境支付新途径。自2018年2月起,腾讯全面介入数字人民币项目,并于2022年1月向用户正式推出该服务。
这些措施改善了跨境支付的用户感受,使得国外用户能够更便捷地使用数字人民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数字人民币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预付式平台亮点
深圳建设银行采纳了新理念,成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现在,该行已和众多政府部门携手,向11个关键行业超过4.6万家商户推广,监管资金超过1.1亿元,确保了6.6万市民的预付款安全。
该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有效解决了预付消费模式下的资金安全问题,确保了消费者购物的安心,同时也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大家对深圳数字货币前景可能出现的创新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同时,请记得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