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前景看起来很有希望。不过在现实应用方面,存在着一些核心难题,比如资产、交易以及信息要在区块链内外进行交互。这些难题导致区块链的大规模落地遭遇了很多挑战。
行业现状与刚需困境
360 董事长周鸿祎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目前除了比特币这类,区块链尚未展现出明显的刚需。此观点反映出当下区块链所处的尴尬境地,实际上大部分区块链场景仍在探索阶段,无法在诸多领域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大范围产生影响的作用尚未实现。
在实际市场中,存在众多区块链项目。这些项目既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也没有实现应用的落地。人们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新技术,但这些新技术并未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正因如此,很多区块链项目就像空中楼阁,根基不够稳固。
区块链内的信任神话
区块链建立了一个民主社区,在这个社区里看起来人人平等。它宣称不需要信任,即便处于去中心化的状态,也能够支持很多交易活动。它构建了一种特别的信任机制,利用算法和代码来确保数据的安全以及不能被篡改。这样就能让参与者在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交互,从理论层面来讲,能够把传统交易中的信任问题给解决掉。
不过,这种信任主要是在区块链的内部存在。一旦涉及到和区块链外部进行交互,这个“信任神话”就会面临挑战。区块链内的信用体系与外部的信用体系差异极大,它们就好像两个平行的世界,很难相互融合在一起。
资产“上链”的双重困境
从“一手交钱”和“一手交货”的角度来讲,若资产未“上链”,那么区块链仅能处理“一手交钱”这一环节,而“一手交货”则是在区块链之外进行的。如此一来,就会显现出信用风险方面的问题。例如在电商交易中,倘若商品未上链,区块链就无法对商品的质量以及真实的交付状况予以保证,消费者很有可能会遭遇到欺诈行为。
如果资产“上链”,一般的做法是用电子凭证来进行代表。不过,这样会遭遇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有值得信赖的机构来保障电子凭证和资产之间的对应关系。二是在操作以及法律层面上,必须要确保区块链外的资产、交易与链内电子凭证所代表的内容以及记录能够同步进行更新,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是极为困难的。
共识算法与决策共识
当下有很多人在对区块链项目进行讨论,他们把大量精力投放到了共识算法这方面。他们在探讨到底是采用 POW 还是 POS ,同时也在研究 TPS 具体的数值等。大家认为优质的共识算法能够提升区块链的性能,也能够提升其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对大规模交易予以支持。然而实际上,决策共识会对算法共识产生重要影响。
2017 年比特币社区讨论过“SegWit2x”。这次讨论是要把单个区块大小从 1M 提升到 2M。这一决策共识的改变,在当时对比特币的价格走势产生了明显影响。这显示在决策过程中,意见的分歧与博弈,会对区块链的技术走向以及市场表现起到直接作用。
市场共识与代币属性
市场共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在分布式自治组织里的代币,它有三种属性。一种属性是交易媒介,一种是商品或服务凭证,还有一种是股权凭证。这三种属性让代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在价值体现上也会有差异。
具有交易媒介性质的代币若要在竞争中胜出,就需具备交易成本低的特征,同时还需具备效率高的特征,而这与共识算法存在紧密联系。像一些知名的加密货币,它们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与它们交易便捷以及交易成本低是直接相关的。
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对于区块链外存在的信任和信用风险问题,引入现实世界中已有的信任关系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可以把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与担保机制进行结合,以此为区块链交易提供一定的信用保障。
目前阶段,区块链更适合处理那些不需要物流且能够实时交割的互联网资产。比如以太坊上的加密猫。未来要是想让区块链对现实世界中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产生深远影响,那就必须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努力,并且要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等,持续付出努力。
大家认为未来的区块链若要跨越这些障碍以实现大规模应用,那么最先会在哪个领域取得突破?欢迎大家展开评论并进行互动,同时也请大家点赞并且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