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在不断发展,稳定币和数字货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了焦点。在这之中,存在着很多概念相互混淆的情况,也有关于发展方向的争议,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探讨。
稳定币:挂钩货币的代币本质
稳定币试图与法定货币挂钩,这看起来具有创新性。它在一些网络加密币的交易中被运用。不过,就当前情况而言,众多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像那些旨在与美元等挂钩的稳定币,仅仅充当挂钩货币的“代币”。例如在 2018 年开始流行的一些稳定币项目,其实际应用的范围是有限的,大多集中在加密币交易圈的小范围内。这种稳定币没有替代法定货币的基础,并且在稳定性和流通性方面,也没有展现出相对于法定货币独特的优势。即便运用了区块链技术,也不能改变其作为代币的本质,因此必须处于基本监管之下。
从监管的角度来讲,稳定币要是想合法合规地存在,那就必定要接受其处于“代币”性质之下所应有的约束。因为倘若不对其进行监管,并且任由其发展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对金融秩序带来扰乱。
两种稳定币的不同
“只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和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存在本质差异。前者就如同前面所讲的那样,是挂钩货币的‘代币’。然而,后者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 2020 年出现的一些与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实验项目展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代币,而是变成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这种区别源自于货币的价值支撑体系,单一挂钩的稳定币是依附于某一个法定货币的价值尺度,而一篮子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则有着自身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
两者在市场中的角色存在差异。单一挂钩的稳定币通常在特定的加密货币交易场景里充当补充交易工具,而一篮子挂钩的稳定币或许具有更广泛的用途,能够用于不同货币体系之间的结算等商业场景。
各国央行与数字货币
网络加密币和稳定币的热潮对各国央行产生了影响。一些国家都想要推出由自己主导的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像伊朗这样受到国际制裁且缺乏国际通货的国家表现得十分积极。在 2019 年左右的时候,伊朗传出要大力推进本国数字货币相关的研究以及推行计划,其目的是在国际汇率和贸易结算方面找到新的途径。
小国家在积极行动,大国也有所行动。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一些国家最初的设想存在偏差。很多国家起初想依照比特币、以太币的方式来研发本国央行的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的现实困境
数字货币推行存在现金方面的问题。在短期内,现实社会无法取消现金。以中国为例,即便移动支付已经相当发达,但在农贸集市等小额交易场所等某些场景下,现金仍被普遍使用。这表明倘若按照对比特币等网络加密币的模式来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一个国家将会在很长时间内维持两套货币体系,这给金融管理和货币政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俄罗斯为例,如果要推行类似的数字货币体系,那么其庞大的现金交易体系与数字货币体系如何实现共存,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另外,比特币等网络加密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得央行开始重新对数字货币的研发进行审视。
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方向
法定货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减少现金的印制以及使用有着诸多好处,比如能够降低印钞的成本,还能够提高支付的效率。
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若仅替代 M0 现金部分,是否需要明确只能进行现金兑换。比如欧盟内部在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时,就正在探讨这种兑换方式的相关问题。同时,还需要明确到底是推出数字货币,还是对支付结算方式进行变革。
央行数字货币与影响力
很多人觉得央行率先推出数字现金,就能够抢占世界领先地位,能够强化话语权,还能推动货币国际化。但事实并非这般容易。就像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并非仅仅通过率先推出数字化就能得以增强。这其中牵涉到国家的经济实力、金融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那么对于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推动数字货币的正确发展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你觉得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的发展进程中最应当予以关注的核心事宜是什么?期望大家点个赞,进行分享,并且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